人民币升值恐惧症的专业视点 - 网站营销|网店营销|网店推广|网店策划|网络推广|网顺网:让您的网上生活顺心顺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发布任务 | 意见反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 网站 策划 设计 撰写 程序 劳务 软件 租赁 加工 预定 出版 游戏 置换 维护 推广 工程 求购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 正文
我要打印   IE收藏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人民币升值恐惧症的专业视点
文章来源:网顺网添加人:admin添加时间:2012/2/13 6:40:21

近期笔者一篇关于人民币升值“恐惧症”的议论在网上挂出后,引起超乎寻常的关注与热议。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更有不顾文明规范的粗口大骂者!“占优”的意识与决策层的“行为表象”惊人地一致:谁提升值就跟谁急,甚至会给你扣上“卖国”的大帽子!在各种闹混混的议论中,感受得出人民币升值“恐惧症”的影响有多深有多广!然而仔细看来,升值恐惧症的“官民共识”,多半基于非专业的直观,外加真假难辨的专家误导。实际上,那篇文章主要基于新兴工业化先行经济体早先的经历,属于一种读史反观现实的感悟,还不能据以评说中国汇率政策。要做这样的事,还得做别的“功课”,至少得用上别的两块知识,分别为理论和现实观察力。我向来认为,要准确判断一件事物,尤其是一项政策的优劣,没有历史知识是不行的,但光有历史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还得有别的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理论,没有理论你看不到现象后面的联系,搞不准有些变量变化的影响幅度;另一个是现实观察能力。人的现实观察能力不够,容易给假象所蒙骗,做出误判。

如果说前文仅仅讲了一些历史——别人的历史的话,这里需要做的是理论分析——一种浅显的理论分析。分析的视点很多,这里先谈三个视点:

第一个是本币升值的出口品价格效应。不可否认,本币升值的确具有推高出口价格的效应。故此有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是说人民币升值会抬高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而导致出口收缩,给国内产业与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冲击。然而问题在于,这种效应究竟有多大?本币升值究竟会将出口品价格抬高多少?因而导致出口市场萎缩的幅度有多大?是不是说,人民币升值10%,就意味着中国出口品价格一定会上涨10%?实际上则不然,实际上这种效应是以递减的量释放的。这里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汇率是一把“双刃剑”,本币升值既有抬高出口品价格的效应,也有压低进口货品价格的效应。如果一国出口产品对进口投入存在较高的依赖程度,则其效应要小得多。具体就目前中国制造业所处的国际分工格局而言,大量中国出口制造品实际上是以同样大量的进口投入品为前提制造出来的,这一点在加工贸易方面尤其突出。国际权威机构早先的估计认为,2010年中国每出口1美元的制成品,至少要进口66美分的直接投入品。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出口价格抬升效应要远低于实际升值幅度本身。即使按照最保守的口径推算,一次10%的本币升值,对于出口品价格抬升的滞后效应,当不会高于3.5%。实际上这还没有将进口能源与服务等间接投入算进去,如果把进口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的“间接投入”算进去,则汇率升值抬高出口品价格的效应还要小。就这个视点来看,那种认为升值会大幅度抬高中国出口制成品价格的推测多半是难以成立的。即使按照65%的“显性进口”之出口投入比值推算,本币升值的实际出口价格抬升效应也很低。

第二个是升值的贸易数量效应。这个问题略微复杂些。理论上来说,要判断本币升值的出口商品数量效应,得先搞清楚出口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所谓需求的价格弹性,就是某种商品需求对于该种商品价格涨跌的反应性。具体到中国的出口商品,就是外国买家需求对于中国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具体到我们所分析的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假如一次汇率升值把中国大宗出口品价格抬高了10%,是否意味着中国出口量会相应地下降10%呢?这就要看需求弹性了。基于多年中国诸多出口商品价格与数量关系的观察与分析,可以认为,目前中国出口商品在发达国家市场的需求弹性很小,多半是小于1的,甚至接近零的。这方面最明确的证据是,许多商品出口量的增幅比降价降幅要大得多,降价已经很难导致市场同步扩张了。反过来可以认为,有限度地提高出口品的价格,并不会也不可能导致出口量的同步减少。用接近专业的话语来说,如若中国出口产品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于1,那就意味着汇率升值导致10%的价格上升,所能产生的数量收缩效应绝对不会大于10%。就中国出口商品在发达国家的近年的需求弹性来判断,多少情形下甚至不会高于5%。

第三个是替代性(或竞争性)供给效应。相信做出口生意的朋友都很担心,人民币汇率升值因而价格上升会失去订单,订单会给那些与中国处在同一发展程度的别的国家的企业所抢走。客观地来分析,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汇率升值出口价格上升的确会给竞争者以机会,有可能给人抢走订单。但中短期内将不会是大量的,更不会是全部的。这里一个基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的集聚能量因而规模经济优势。众所周知,经过多年的持续低成本扩张,中国已成为全球许多中低端制造品最大的生产中心,形成了巨大的集聚经济优势,享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以目前中国在中低端制造方面许多产品的“性价比”来判断,短期内尚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取而代之的。虽然越、柬、老等东盟国家具有一定潜力,但其制造品的“性价比”依然难以和中国同类产业及企业相匹敌,更无法在短期内赶上中国许多地区已经形成的集聚规模因而享有同样的规模经济。退一步来讲,即便由于汇率升值而引出部分出口品价格上升,这些国家的企业有机可乘,但在短期内要提供与中国许多地区出口品“性价比”与数量相匹敌的制造品并非易事。因为企业与产业空间重置(relocation)并非易事,并非取决于价格一个因素。实际上在许多低端制造品方面——比如鞋类,即便中国“甩出去”百分之几的订单,也够此类小国的企业忙乎一阵子的!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后面,是集聚经济。这一点我将在以后去说。

客观地来看,近年中国许多出口品制造成本在上升但价格却涨不起来,利润越做越薄,后面的主要原因是商业环境的恶化,而非汇率升值所致。商业环境方面最乱同时对企业最具“杀伤力”的,当首推区域与区域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许多出口品成本上升而出口价格不能同步提升的原因,是国内企业自相残杀,在这种残杀的后面,则是企业获取重要投入要素的成本不一。这方面最容易看到的投入要素成本是融资成本。那些能够按照“平价利率”获得融资的企业,在出口竞争中往往率先杀价,而将那些困于“融资难”甚至“高利贷”的企业逼入了墙角。后者似乎只有一个盼头:盼国家继续给予较大幅度的“出口退税”,盼人民币汇率慢点升值,最好贬值!然而仔细想想,这样下去能维持多久?更不要谈国民福利损失了!

实际上,一次性汇率升值的价格效应,无异于全国企业的“联合卡特尔”行为:中国所有出口货价格略涨,进口货价格下跌。这样不仅可从国际贸易中切割较多的福利,而且还可起到优胜劣汰的效应,迫使那些浪费资源,所产收益实则超过PM2.5国民损害的企业早点转型!

查看留言
用户留言
 
  站内搜索
  企业动态
  作品推荐
  行业动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合作伙伴 | 使用帮助 | 网顺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网站营销、网站推广、网站策划、网店营销、网店推广、网店策划、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络策划等信息由用户自行发布,
通过网顺网管理员审核后方可显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网顺网修改,删除。网顺网致力于信息的准确性!联系电话:0773-2665520 手机号:13878308134 谢经理
版权所有桂ICP备2021001701号-1 Copyright 2007 WEBSHU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to:8641567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