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特来自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毕业时,她本可以选择去国外读书或城市里找一份好的工作,但她却选择加入美丽中国,成为云南一所乡镇中学的化学老师。
从未在农村生活过,也从未站上过讲台教书的她不仅很快适应了当地清贫单调的生活,也迅速进入了教师的角色。她充分发挥自己大学的专业特长,将课堂设计得引人入胜,并且克服器材匮乏的困难让学生动手做了很多实验。在最后的中考当中,她的学生取得了全县第二的优异成绩,而她也被当地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现在,结束两年教学的她选择留在中国教育行动,从事有关项目老师发展的工作。
虽然学校仪器设备非常有限,但是李思特还是尽其所能地安排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她在总结实验教学时写到:
“学校的另外两个化学老师对我总是安排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很是不解。她们其实也做一些实验给学生看,但是会更倾向于放实验录像。毕竟实验录像很好找,现象也更准确,但是亲手做实验,需要提前准备更多,仪器、药品都要试,试做时候出了问题就更麻烦。但是大学四年的实验不能白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精神都是实验课不可缺失的。唯一让我感到犹豫的原因是药品安全问题:“学校里有的药品放了20年也没人动过。”---在我用学校里存放的红磷、硫做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之后,学校老师告诫我。
最满意的一次课内实验是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学生们自主选择了不同的仪器组合进行实验,又通过最后的分享,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一起巩固知识点。最有成就感的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完成了一些简单仪器的制作:给胶塞打孔、烧弯玻璃管制导管。这些操作是我在大学实验课时才尝试过的,很高兴学生能在这么早的时候接触到这些。因为一方面可以减少他们对于仪器的恐惧感,另一方面他们也体会到进行实验所需要的耐心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生最喜欢的课外实验是制作硫酸铜晶体。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被选拔进化学实验小组后,做过这个实验。而这一经历,可以说是为我选择化学作为大学专业埋下了兴趣的种子。所以我很希望学生也能有机会尝试。除了限定药品添加量,整个实验都交给每个小组的学生自己负责。实验过程长达两周,需要每天安排时间查看晶体生长情况、进行必要操作。开始时,限定每个小组每天只能选两个学生来实验室。但到最后,经常是一个组的学生都会来,当我看到连化学从来没有及格过、被提问时话都不说的李艺威都来了的时候,觉得非常开心。
虽然实验课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作用,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我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尽量多地安排。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亲眼观察所得到的对实验的体会,是看多少遍实验录像也无法获得的,想要探索的好奇心、实验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更是多少成绩也换不来,我觉得这是我能带给学生最不一样的经历,是我在这里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