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发布任务 | 意见反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 网站 策划 设计 撰写 程序 劳务 软件 租赁 加工 预定 出版 游戏 置换 维护 推广 工程 求购  
父母离异还向爸爸伸手吗? - 网站营销|网店营销|网店推广|网店策划|网络推广|网顺网:让您的网上生活顺心顺意!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 正文
我要打印   IE收藏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父母离异还向爸爸伸手吗?
文章来源:网顺网添加人:admin添加时间:2013/3/8 8:39:11

A面(一刀两断)“别人的东西咱们不要”

 

  这个五月,她将做新娘。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突然打电话给她,让她的情绪变化被未婚夫窥见,那么,她可能永远不会去讲她和父亲之间的旧事。第一,这是她自己的事,她坚定地认为与别人无关,因为无关,别人也无需了解;第二,她已长大成人,不管此前的过程多么艰难,一切都过去了,一笔旧账,无需细算.

  接电话的那个时刻非常凑巧,正是她和未婚夫携手在富力城一家钻石专卖店里,她的手上还戴着刚刚看中的戒指。电话响了,没有预存的人名、头像,但她认识那个号码。她犹豫了一下才接,说“是我”。对方问她此刻的所在,正在做什么,她只说“在商场,买东西”。她一边接电话一边小心取下戒指放在柜台上精致的托盘里,几乎是本能,她从包里取出钱夹,抽出信用卡……这时未婚夫的手挡过来,她尴尬地笑了。就是这一瞬间,她有点难过,眼看要嫁给这个人了,自己还没“习惯”花他的钱,甚至在买结婚戒指这件事上,还是“强势”,习惯果然坚决。

  这个电话很长,对方是她父亲。22年前,他离开她和她母亲,和一起工作的会计结了婚。现在,他知道她要结婚,打电话表示“愿意送一样新婚礼物”给他们。她拒绝了,还是那句说了多少年的老话:“别人的东西我不要。”父亲在电话那一头问她:“爸爸是别人吗?”她不假思索地说:“是。”

  在她心里,在她的记忆里,也包括在母亲对她的影响里,父亲是别人,是一个和她之间除了法律定义的血缘之外完全无关的外人。

  从没有这样一天,她有如此强烈的倾诉欲,她不想继续挑选钻戒,刚刚不经意之间拿出信用卡的动作让她觉得必须对某些事情作出说明。她在一瞬间认为这个即将成为她丈夫、和她共事4年的人,其实并不完全了解她,或者至少有一个局部,是她不曾让他看见的。今天,她想,他应该绕过这张本能地掏出来要为自己的结婚戒指付款的信用卡,看见躲在这背后的那个还没学会坦然接受馈赠的她。

  他们去了楼上的日本餐厅,自助餐,有酒,她觉得酒能挡着脸,说平日不好意思说的话。


  “别人的东西咱们不要”,这句话是她母亲最常说的。从22年前父亲离家,一直说到她的月收入到了三万以上。有一天,她开玩笑说,妈妈你好久不嘱咐我不许要别人东西了,妈妈说,你是大人了,一句话说了20多年,还记不住,那就是孺子不可教。

  其实,最初,妈妈说这句话主要针对的就是重组了家庭的父亲。父母离婚时她刚上小学一年级,母亲做文字翻译,父亲有一点小官职。父亲提出离婚时,外遇已怀孕,据说是外遇坚决要求生下孩子,父亲没办法才不得不回家跟母亲闹离婚——彼时他们的关系已好几年,只是母亲不知道。初省人事的她其实也什么都不知道,母亲说,父亲从此不跟她们一起生活,她没觉得这件事有多严重。

  意识到没有了父亲是生活的缺憾,从钱开始。“可能所有的生活的遗憾当中最让人觉得受打击的事情,就是缺钱,”她对未婚夫说,“一个孩子学会说谎、懂得失望,一般也都是从想要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东西开始的。”未婚夫说她说得真对。她说,那是她母亲的日记中的话,写在她12岁那年。

  父亲走后,她的生活中大多数时间只有母亲。每年中秋节和春节,姑姑代表奶奶一家来“看望”她们母女,中秋节有一盒月饼,春节有一盒点心。到了她13岁那年奶奶去世,姑姑不再来了。她印象中,每次姑姑放下这些东西走时都会带走一些东西,同样也是月饼和点心,只是产地或品牌不同。母亲会一直送姑姑到门外。她曾说过,这样交换真没必要,不如干脆谁也不送还更省心。这时母亲就会说那句著名的话,“别人的东西咱们不要”。

  除了大学在香港那几年没有在母亲身边,其他时间她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她总能感受到一种倔强的性格,她说“这是女性知识分子身上的固执,其实也带着冷漠”。她觉得这种东西表现在母亲身上,就是她不选择其他礼物作为回赠,而是直截了当拿同样的月饼和点心还礼;她不说话,但意思很明白,就是彼此不相欠,等对方觉得尴尬,也就不再来了。“这是‘别人的东西咱们不要’的精髓”,她觉得必须这样解释,未婚夫才能懂得其中深意。

  她也曾想过,父亲不是外人,不是别人,是一个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最先会想到要去依靠的人之一,包括缺钱这种困难。那年她想买一台复读机,班里很多孩子已经买了,念了半辈子英文的母亲说那其实没有必要,没有爽快地答应。这时她想起了父亲,她像小时候那样拨通父亲办公室的电话……她至今记得,当父亲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问清楚她是谁的时候,她已经后悔打这个电话了。她从父亲的声音里听出来的是一种特别的谨慎,好像身边有人监视、且监视者对父亲极富威慑力。现在想想,应该是那会计在场,她的在场让父亲和她瞬间都变成贼。她说她想买复读机,母亲不同意,班里同学大多数都买了……父亲说:“好吧,我知道了。你先挂上吧。”这件事过去很多年,她之所以不忘,是因为她始终记得她在那一刻很失望。父亲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只说“知道了”。知道了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做了父亲的人知道了自己的孩子正因为缺钱、买不成老师要求买的学具而苦恼,还是知道了前妻不肯给孩子买学具而怂恿孩子找父亲敲竹杠?至今,她想不明白父亲唯唯诺诺、公事公办的一句“知道了”究竟是什么意思。

  复读机在两天以后出现在家里,父亲让办公室主任帮着买了并且送到母亲单位。晚上,母亲将它带回了家。这是最好的一天,她有了复读机;这是最坏的一天,此前她没见过母亲的脸色这样难看。复读机放在她的写字台上,她不敢去打开,甚至连碰一碰也不敢。终于熬到吃完晚饭,母亲收拾了碗筷,摆上切好的水果,要开始每天例行的“晚读”——每天晚上这是她跟着母亲读半小时英文故事的时间。

  那天没读书,母亲和她聊天。母亲说,怎么也想不明白,你为什么会给他打电话要东西?她本来想解释,没开口自己先烦了,难道那不是我父亲吗?难道他不应该尽父亲的责任吗?难道他有了新的老婆孩子就可以完全不管另一个孩子的死活吗?我难道不是他亲生的吗?……她越说越仇恨,这也是她第一次明确告诉母亲,其实她知道,关于父亲的离开,关于另一个孩子,她都知道。母亲说,你说的都是,但是,“别人的东西咱们不要”。她说,咱们不要,也便宜了别人,再说这是他应该给的!母亲说,他走的时候,已经不要咱们了,你还要他的东西,有意思吗?你长大了会瞧不起自己,你跟一个遗弃你的人要东西,比乞丐还不如。

  如果说在她的生活中曾有过因为父母离婚而来的悲伤和痛哭,那么就是这一夜。她哭着睡着,心中无限委屈。她算早熟的孩子,她明白,母亲说的话是对的。

  最终,那个复读机还是用上了,母亲说,下不为例,她主动跟母亲勾手指头,就像小时候做了错事之后悔过。她说,妈妈,我再也不了。

  “妈妈带我不容易。那以后我真的没要过别人的东西。刚刚这个人打电话说给我们结婚礼物,可以是一辆30万之内的车,也可以是这么多钱,我不要……”她对未婚夫说。既然开始了,就说痛快了吧,这么多年,一个拿着中等工薪的母亲,将她送到香港读书,要支付可观的学费。于是,做完岗位上的工作,还给翻译公司打工,经常深夜还在译稿子;周末,家里来四五个学英语的孩子上口语课,每个孩子每次收费100元。最初没有门路招孩子,母亲自己做好小广告发在网络上,也利用晚上小区人少的时间,将打印好的广告纸条送进别人家的信箱……她至今不知道母亲通过什么方式创造了那么多挣钱的机会。当年,母亲鼓励她考到香港读书。她说担心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母亲说,钱不是问题。她无法想象,一直衣着朴素、生活简朴的母亲,怎样拿出一笔在当时的她看来几乎可算“天文数字”的存款。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父亲从天而降一般地重新出现。那时她已知道,这么多年,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日子里,父亲给她的抚养费是不变的每月100元。母亲带回了父亲约她见面的消息,给了她手机号码,说,你要走了,让他看看长大的你。

  这是一次尴尬的见面。她总觉得有个小人儿是另一个她,在天上飞着看父女重逢。父亲带来一个存折,说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开始替她存的教育费,最早是每个月20元,后来越来越多,现在是20万,当然,钱越来越不值钱……她不足19岁,知道20万意味着什么,心里动了一下,也盘算了那是母亲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和忙碌的周末。接着,她想起那句话,“别人的东西咱们不要”。她说谢谢你,我和妈妈最苦的时候,要是有你这笔钱就好了……她看见父亲掉眼泪,自己也哭了,但是,同时她也明白了,原来一个人的尊严是可以让另一个人疼痛并且追悔、自责的,明白了其实她这个时刻所表现出的尊严并不仅仅是她自己的,更多的来自母亲。

  喝完了三小壶清酒,她觉得自己已经有点儿醉了,可是这些年的故事很长,远远还没讲完。“我不会要他的车和钱。过去我妈妈买不起这些的时候,我不会要,因为不想伤害妈妈,也不想像她说的那样被我爸的老婆孩子看不起。现在我有钱了,我买得起,更不会要。”她挺骄傲地把这些话说给对面这位很快将成为她丈夫的男人,说完了,想起刚刚在钻石商店里掏出来的那张信用卡,“其实,我自己也真的不确定,像我妈妈这样做的女人到底是不是对的?不过,我觉得女人还是要活得有尊严比较好。估计换成我自己,也会这样做,别人的东西不会要。有外遇的老爸和离了婚的丈夫,都是别人……”

 

B面(接二连三)“他的东西咱们不拿白不拿”

 

  和很多丈夫有外遇的懵懂妻子一样,仿佛一夜之间,家就宣告破碎。昨天夜间还留着玄关的小灯给家里的“户主”等门,清早醒来竟然是劈头盖脸的“谈话”,“真对不起,我们不能不分开,我另有别人……”古老的桥段和情节,太多演绎在影视剧里和身边的真人活剧中,让当事人的感情也跟着碜俗得不值一提,尽管疼还是很真、很扎人。

  经历了这场摊牌之后,她不懵懂了。知道一切无法挽回,外面的人已莺莺燕燕只等她收拾铺盖便来接管这个人和这个家,她唯有迅速成长,学几招稳准狠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如此这般,她抓住重点,提出了“接受离婚请求”的“条件”。一、儿子归她,理由是,在儿子18岁之前,她决定不嫁人,因此也失去了再次生育的机会。法律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益,谁敢“让我儿子跟着小三混日子,我跟他拼了”;二、带着儿子就必须有房子住,家里两套房,谁带儿子谁要大的,“大人受委屈没关系,孩子不能遭罪”;三、抚养费必须支付,律师说,是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一半,教育费、医药费等其他支出协商解决,“就别按一个月挣三万算了,万一挣不来了还得修改,就按两万算,给八千合适”;四、家里现有的存款一人一半,这一条是基于“拿到就是赚的”。她其实并不知道目前家里到底有多少存款,在她高枕无忧当贤妻以为天长地久的阶段,并没管理家产。有多少还在、有多少被转移了,她不知道,因此拿到多少都是碰运气。

  她开出条件之后,闭了嘴,无论谁来谈、怎么谈,她抱定一个原则,我是受害者,害人的人没资格讲条件,不然就去法院。她看明白了,家里男人是真心“不过了”。外面催得紧,去法院一旦谈不拢闹起来,两个人被轰回家再做半年夫妻,他不愿意。于是她掩埋了“受伤的心”,坚守着“耗到底”的信念,熬到男人黑着脸说,反正是我对不起你,都依你吧!

  她胜利了,同时,成了单身母亲。胜利的喜悦总是很短暂,更何况这是一种破釜沉舟式的胜利,毫无荣耀可言。闹离婚斗智斗勇时没顾上的落寞与不平衡,在离婚后全体袭来,她心里一阵阵难受。最终“成交”的每月六千块钱和一笔存款决定了她和孩子过普通人的日子绰绰有余,她暂时没找工作,孩子在学校时她闲在家里,有的是时间胡思乱想。特别是当她得知,前夫和上位的小三过得好着呢——卖了旧房子买了新居,小三似乎还蛮上进,竟然在前夫朋友的公司谋到月入不菲的职位,她的不愉快越发强烈起来。

  离婚了,没什么理由可以纠缠对方,除非是为孩子。她觉得坚持留下儿子真是太正确、明智的决定,只要她想、她需要,儿子随时可以成为她找前夫说话的理由。于是有一天,她打了电话,说“儿子要过生日了,你别忘了给他买个礼物,不然孩子会失望的。”电话里听起来,对方有点儿不耐烦,急于挂电话。这是上班时间,小三应该不在身边,那么就是厌恶了。她这么一想,前夫越发可恶。当年追她的时候,可不敢有一丝怠慢,才离婚几天,就恨不能前妻人间蒸发,连说话都听不得……她暗自咬牙,哼哼,你忘了当年是穷小子的时候。小人乍富,还搞起外遇来了,还觍着脸说是爱情。别恶心爱情了,不会让你好受,有本事走着瞧!她这样给自己“励志”时,盯着墙上的钟,不能耽误接孩子。她爱这孩子,没了丈夫,孩子更显得重要——儿子是她的精神寄托,是她相依为命的伙伴,是她生活中唯一能靠得住的男人,也是她制约前夫的法宝。最后这一点,她心里有数。

  儿子生日前一天,前夫打来电话,直截了当叫儿子的名字,不是乳名,是带着他的姓氏的学名,某某某在不在,仿佛她这个接电话的人就是传达室的大妈。她心里明白,这是前夫在“叫板”,提醒她,这是我儿子,姓我的姓,我找我儿子,不找你,我跟我儿子是一家人,没你什么事儿……不要紧,她沉住气,叫“某某某”,你爸爸给你打电话,快来接啊。儿子跑来接电话,她在一旁坐下。不要紧,她心里说,你儿子在我手上,他首先是我儿子,咱们看看他跟谁亲。电话声音很大,对方说什么她能听见,那边说,“给你买了耐克篮球鞋,还有冰淇淋蛋糕明天有人给你送。”儿子说“谢谢爸爸”。那边说,“明天中午接你出去吃饭怎么样?”儿子转过脸来看她:“可以吗,妈妈?”她故意大声说:“好啊,儿子,你高兴,妈妈就高兴。”儿子问她:“妈妈你去吗?”她假装正好发现沙发上有片污渍,低头研究。没得到回答的儿子对着电话说:“妈妈去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她微笑着看儿子,等前夫说话。“这样吧,明天我把礼物给你送到,吃饭的事咱们再约,爸爸怕明天有事走不开……”她明白肯定“走不开”了。他计划的是自己带着儿子出去吃饭,或者也可能带上小三让儿子叫“阿姨”,培养感情。无论怎样,反正不请她。

  孩子还没到能彻底理解大人的事情的年龄,只隐约知道:爸爸妈妈吵架很久,终于,爸爸不回家了;他的生活方式没变,生活质量也和过去一样,只是,生活中只剩下妈妈和妈妈娘家的亲人们。知道这么多就够了,她一直没告诉儿子,爸爸不是离家出走或者因公出差,而是永远“跟咱们散伙”了。她没勇气说离婚这个词,总觉得对于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对成年人极大的不负责任。每当想到儿子,也是怒从心头起,觉得前夫简直就是儿子天使世界中的恶魔。

  第二天,前夫送来给儿子的礼物,孩子正是上学时间,家里只有她。前夫说“不进去了”,她说“好”;前夫说“你跟某某某说我没空先不吃饭了”,她说“行”;前夫说“某某某有什么需要让他给我打电话”,她说“好吧”;前夫又要说话,她先说了:“我没告诉某某某咱们离婚了,我说的是你看着家里的另一套房子呢,那边离你单位比较近,你也别跟他说,还小呢……”前夫满脸不快地点头,转身下楼。活该,她在他背后关上门,你不高兴我还不高兴呢,你想一家三口出去吃饭?你应该先问问我儿子谁是他妈?!

  生日过去了一阵子,儿子有一天突然想起来,爸爸还“欠”一顿大餐呢。儿子跟她说。她若无其事地说“打电话问爸爸什么时候吃就是了”。儿子果然立即打通电话。父子俩策划好了要去吃鱼头泡饼,说好了周末爸爸来接。这时,儿子说:“爸爸,妈妈这回肯定高兴,她最爱吃那儿的酸奶……”这件事的结果很简单,前夫周末来接他们,三个人一起去了旺顺阁。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三口,别看离了婚,儿子在,他的爸爸妈妈永远不会变成别人。她坦然吃喝,坦然地替儿子要这要那,她表现得极其自然,让前夫不能不收敛起不快。她用表情告诉他,你有一丝不快都是对你儿子的伤害。

  这次吃饭之后,很长时间,儿子没顾上找爸爸,她自然也不联系他。日子长着呢,她知道,他跟小三越好,小三就越忌讳他儿子——两个人的世界怎么能容下另一个女人生的孩子?如果小三表现出能接纳,肯定是装出来为了讨好他。

  时间到了初冬,突然有一天,家里的燃气炉“不工作”了。她对儿子说,咱们回姥姥家吧,妈妈一个人在家,不敢叫工人来修。儿子自命是小男子汉,说“不怕,找爸爸”,随即给爸爸打电话。儿子说“怕坏人伤害妈妈”、“不想回姥姥家”。她只是听着,不说话,想象那边的表情,一定是咬牙切齿。儿子挂上电话说,爸爸一会儿就到,你叫工人来吧。

  维修的过程中各忙各的,偶尔她看一眼前夫,觉得他满脸懊恼。他越是懊恼,她就越发“正气凛然”。两个多小时过后,修好了,工人开了维修单,杂七杂八加起来花了将近2000元。她慢吞吞走回卧室拿钱包。前夫眼看着她走开,愤愤然付了钱。等她出来说“我来付”,前夫的厌恶这次是写在脸上清清楚楚了,但嘴里还是说了“算了吧”。

  有了这两次“成功的范例”,她开始以各种方式促成儿子“找爸爸”,要交英语口语班学费、要一次性买96节机器人学校的课程、人家都说蛋白粉要吃可是妈妈不知道去哪里买、羽绒服小了穿不下了今年耐克的新款好漂亮……所有这一切,儿子都会一一“告诉”爸爸,然后要求爸爸一一做到。这个过程中,她不说话,必须开口时,达到了目的,她让儿子“快谢谢爸爸”。被前夫搪塞过去巧妙拒绝,她也无所谓,正好告诉儿子,你看,爸爸就是不把你的事儿当事儿,还是妈妈来吧。

  春节前,儿子问她,为什么我们不和爸爸一起回奶奶家?以前每年的春节,一家三口坐飞机回前夫在陕西的老家。现在,她没办法告诉儿子,你爸跟小三一起走了,以后小三还可能会生孩子,那就不是你奶奶家了。想到这里,她真的很难过,替儿子不平,于是她说,让他自己回去吧,咱们去海南。儿子果然高兴了,说:“好啊,给爸爸打电话让他买飞机票,他的东西咱们不拿白不拿!”

  她回忆了一下,不记得自己是否说过类似“不拿白不拿”这样的话,但是,这话没错,虽然很直白、很市井。道理就是这样,儿子不拿,难道不是便宜了那个让儿子失去父亲的小三?她觉得儿子真是她一手造就的成果。有儿子在,解气的日子在后面呢。

 查看留言
 用户留言
  站内搜索
  企业动态
  作品展示
  行业动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合作伙伴 | 使用帮助 | 网顺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网站营销、网站推广、网站策划、网店营销、网店推广、网店策划、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络策划等信息由用户自行发布,
通过网顺网管理员审核后方可显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网顺网修改,删除。网顺网致力于信息的准确性!联系电话:0773-2665520 手机号:13878308134 谢经理
版权所有桂ICP备2021001701号-1 Copyright 2007 WEBSHU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to:864156763@QQ.COM